“饿了么”+“星巴克”可以复制

2019-04-02 18:56 4181
星巴克尝到外卖甜头去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均参与其中,核心内容是阿里巴巴用生态系统和新零售基础设施,与星巴克一起构建咖啡新零售体验。第一步就是基于饿了么成熟配送体系,星巴克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咖啡外卖“专星送”服务,当时的目标是要在2018年底覆盖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2000家以上门店,再借鉴双方合作经验在这一模式在全球门店推广。用户可以在星巴克App或者饿了么App点单,只要在专星送服务范围内,精准门店派单系统会智能分析周边门店运能后派单,并根据实时数据为每个订单优化配送路线,确保饮品在30分钟内配送,由于配送费用高达9元,专星送一经推出就受到质疑。不过,进展比很多人预期的要快,2018年12月14日星巴克宣布“专星送”业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在中国实现对超过2000家门店的覆盖。与此同时,星巴克将“专星送”服务从中国复制到全世界。先于2018年11月进入日本,今年1月要又进入英国和美国,截至目前已在12个国家落地。回到星巴克发源地西雅图更具里程碑意义,当然,这只是前奏:截至2018年底,星巴克在全世界近百个国家拥有30700家门店,未来只要有星巴克门店的地方就会有“专星送”服务。星巴克几年前在美国尝试过外卖后来却全面中止,因其发现相对于堂食而言,外卖配送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最终体验,包括可能出现泼漏等问题,抑或配送时间太长导致口味变化。星巴克担心的问题,与饿了么合作后,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配送时效而言,饿了么除了有智能调度能力外,也给专星送配置了专门的配送队伍,确保30分钟可以送达;就配送体验而言,饿了么对专星送骑士进行了专门培训,甚至让他们拥有跟星巴克员工一样的招牌笑容;就配送常见的泼漏问题而言,星巴克研发了外送专用的冷热饮杯盖,也提供TPU材质外送冰包。外送业务的成功很大程度提振了星巴克的业绩,不只是帮助其获得和挽留了更多用户,同时也覆盖了更多原先“第三空间”无法覆盖的场景,提高了订单量,进而提升了门店坪效,资本市场对星巴克进军外送业务十分看好,从宣布推出外送业务到今天,星巴克股价已上涨43%,就在最近的一个交易日,其股价达到73.96美元,市值达到919.7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2019年,星巴克计划在全球净增2100家门店,在中国扩充600家,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星巴克COO、美国总裁Roz Brewer指出,星巴克的业绩增长依赖于坚实的创新。他说,“这主要包括专星送、新饮品的开发,而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家成立48年的老店,星巴克近年来一直被质疑缺乏创新,难以跟上新的消费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星巴克面临的挑战更直接:新零售浪潮下,生活服务业和零售消费业都不断创新,以瑞幸、连咖啡为代表的咖啡新物种纷至沓来,直接瞄准了星巴克的蛋糕,外送业务的大获成功成功帮助星巴克狙击了新物种们的挑战。星巴克已提出从第三空间向第四空间转型的目标,第四空间就是数字空间,包括线上下单的外送业务在内,在中国,星巴克找到了“解药”,与饿了么合作“专星送”对星巴克来说是进入曾经的禁区,当它发现外送与体验可以兼顾后,就开始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世界。饿了么+星巴克≠专星送看上去只是外卖而已,然而事实上,星巴克与饿了么口碑合作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数字化模式创新的价值。星巴克看重阿里巴巴以及饿了么口碑的,绝不仅仅是其同城物流能力——在外卖市场发达的中国,能够提供这一服务的远不止一家。原因星巴克全球CEO Kevin Johnson说得非常清楚:“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体验式消费,以及新零售将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对星巴克即将开展的外卖业务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即,星巴克做外送不是要去争夺更多订单抑或狙击谁(虽然从结果来看做到了),而是要基于外送这个切入点,与数字化变革服务商和新零售平台一起来革新咖啡体验,创造生活方式。尽管星巴克已经将外送业务复制到12个国家,但几乎都是基于当地的Uber Eats开展外卖活动,互联网只是接单平台。与饿了么口碑的合作,则成功打通了支付、物流、会员、流量等等新零售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与阿里生态体系的场景融会贯通。举个例子,消费者无论在淘宝、支付宝、饿了么还是星巴克App,都可同样实现外送、送礼和购买卡券的功能;再举个例子,阿里文娱有电影院这一场景,淘票票上可以卖爆米花可乐自然也可以卖星巴克外送,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可以在电影院叫一杯星巴克。星巴克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推动门店数字化变革,实现产能打通、即时配送、会员共享、全场景联合营销,而且这一场数字化服务的实验可能才刚开始。基于大数据,星巴克的消费者需求洞察、产品规划创新、周边品类引入、门店选址都有望被重塑;不只是外送,到店和成品零售的体验,也有望被彻底改变,门店运营效率将得以提升。不出意外,星巴克未来一边会将业已验证的外送服务复制到全球市场,且在当地寻求与饿了么口碑相当的具有数字化升级能力的公司(而不是外卖物流公司)合作,实现门店数字化升级;另一边,则会跟阿里巴巴特别是饿了么口碑进一步深入探索,在数字化变革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继续以行业标杆的姿态创造更多的可能。

新零售的机会:两场大战 一触即发

2019-04-01 17:29 3097
3月30日,雪球中概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胡文钦作为本次峰会的重要演讲嘉宾,发表了《探索零售变迁新机遇》主题演讲。会中,胡文钦分享了泰合对新零售行业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他认为,新零售本质是一场社会零售业态的演进。同时,对新零售如何实现线上对线下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新零售是否是公司业绩增长上的新抓手以及2019年新零售的行业机遇在哪里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答。以下为演讲精编。今天和大家做的主题分享是《新零售变迁的机遇》。新零售从提出至今大概也有3年的时间了,这三年中无论是一级市场的创业者还是二级市场的公司,也都在反复思考如何融入新零售,而对新零售的概念,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下面我就从一级市场的经历和见闻出发,和大家解读一下我们对零售的感想。01新零售之战:线上进攻线下,存量市场角逐我认为,新零售本质是一场社会零售业态的演进。在社会零售总量缓慢增长的趋势下,线上线下未来的竞争其实是一个存量之争,会越来越惨烈。首先看美国,这个市场更加成熟的国家见证了零售业态惨烈的演进和快速迭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零售业态榜单中有一共有10家排名靠前的零售公司,而大家比较熟悉的西尔斯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但到2018年再看这个榜单时,除了一家叫Kroger超市还在,其余的9家均已不在榜上,而那个1886年成立并称霸美国零售业百年的西尔斯,也在去年10月宣告破产了。所以,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零售业态确实是在快速迭代,当年的百货、连锁、量贩店,现在已经被折扣店、会员店、电商等新业态所取代了。零售史的本质也就是业态的演进史,而业态的演进和人的成长又是相似的,都有生命周期,都有辉煌和死亡。再来看中国,很多人问新零售在中国的缘起是什么?我认为新零售的本质是9万亿线上零售对38万亿社会零售的进攻。注:限额以上零售单位:年收入在500万人民币以上的零售渠道,如超市卖场等规模性渠道。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大圈上是中国2018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就是所有中国居民一年在实物商品和餐饮领域的消费额,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社零是38万亿。黄色的部分是2018年网上零售的销售额,包括实物商品(7万亿)也包括非实物商品(2万亿)的线上零售,浅色圈的14.5万亿是2018年限额以上的零售单位的销售额。所以大家可以从这张图中看到,线上的零售额占了整体的近1/4,但这里有两个背景需要和大家分享:第一,中国的纯电商增长正在逐步接近天花板,线上的零售企业有非常大的动力对线下进行蚕食和进攻。中国的电商发展了十几年,从增速100%到50%再到最近的25%,我们认为中国的纯电商其实慢慢碰到了天花板,因为在中国社零这38万亿里,存在着一个品类结构的问题。大家要知道有几个品类是不太容易在线上进行纯互联网销售的,比如4万亿的餐饮、4万亿的新车、2万亿的石油产品以及1万多亿的建材装修和金银珠宝等,这些加在一起大概有十几万亿的规模,所以如果把这些不能线上化的品类刨掉,中国线上零售在整个社零领域渗透率其实已经超过了1/3。大家再考虑,如果把一些体验性、即时性的消费场景,比如生鲜、农村场景等线上业态不太容易竞争的场景刨掉,中国的电商渗透率到了多少?我们认为是在50%以上。如此看来,中国纯电商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京东在财报里对GMV(成交总额)的披露越来越少,因为已经能够看到天花板了,纯电商的后续发展速度会明显放缓。第二,线下的零售巨头会出现整合。为什么是线上整合线下,而不是线下反戈一击呢?因为在几个大的核心业态中,超市、百货、专卖店的增速都非常低,去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才达到2.1%,很多线下机构实际上是没有增长或者是在负增长,情况不容乐观。按照目前的增速对比,预计两年后将迎来线上对线下限额以上零售单位的拐点,即线上将反超线下实体渠道的规模。而从历史的商业演进来看,业态之间的整合也一定是以大业态整合小业态、增速快的业态整合增速慢的业态。所以,新零售将是线上对线下的进攻,且进攻将发生在过去纯电商触及不到的地方,比如体验性、即时性的消费场景等。另外,由于零售本质是一个存量之争,所以在大盘放缓到9%增速的情况下,未来的存量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惨烈。02新零售的中心:人的诉求,便宜+便利接下来,我们想再看零售的核心是什么?关于零售的核心或者说出发点是什么?生意的本质或者说大家的使命感,都是为了服务顾客,所以零售的核心其实就是 “以人为中心”。用户的需求一直在进化,因为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业态也就不断在演进。正如铃木敏文所说的一样,“不是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那么,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呢?有人总结为“多快好省”四个字,可以说完全没有错误,但我们认为零售业态有两大切入点,一是更低的成本,二是更好的体验,即一是便宜,二是便利。如果我们只讲零售的渠道,便宜和便利就是所有渠道必须要具备的两个特征。1.便宜:渠道业态的第一性原理第一、便宜,每一次零售业态变革,颠覆者都以破坏性、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杀入市场。沃尔玛现在将近三千亿的市值,毛利是25%,而1962年沃尔玛刚出现的时候,当时美国的城镇零售普遍毛利就已经在40-50%了,这就意味着沃尔玛对当时的零售业态打了一个对折,这是他的竞争力,所以沃尔玛一开始就主打低价零售,天天平价,他的切入点就是便宜。Costco这家公司也非常伟大,它的毛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维持在11-12%,去年的年报显示,它的毛利是在13%,所以他的毛利在沃尔玛的基础上又打了一个对折,追求着一种更极致的便宜。另外,考虑到人员成本,房租成本等等,可以说Costco在卖货这件事情上是完全的平进平出,没有赚钱,这是非常夸张的打法,因为它的利润来自于会员费的收入。永辉也是过去十几、二十年来发展非常快的中国本土商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毛利也都是在15-17%之间,永辉也是以生鲜百货低价切入。所以,线下很多的渠道变化引进,都是以非常有破坏力的价格杀入的。而从线上渠道来看,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的三波电商渠道变革也是同样的逻辑。淘宝上基本可以买到任何品类的最低价,还有京东,当然也有人说京东不便宜,但我在这里要澄清一点,客单和毛利是两回事,客单低肯定是便宜,但毛利更意味着企业在定价里的策略。总结来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在保证产品品质、以及基本的用户体验基础之上,要做大,必须便宜,因为便宜才可能有规模,而规模是渠道的核心竞争力。2.便利:生鲜电商的切入点第二,便利。在便宜的基础上,以提升便利性切入。我们一直在讲,生鲜赛道是新零售的主战场,如果把所有的生鲜模式放在一个坐标系中来看,那它的纵轴就是便利,横轴就是便宜。其实所有的业态,本质上都是在便宜和便利里中取得了一个权衡,而生鲜这个业态的特殊性就在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场景下,大家都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有人希望买货到家,也有人想在周末去商场里逛一逛,但所有生鲜业态的商业模式,都是在便宜的基础上,来满足相应一波用户群便利的属性,所以在便宜和体验的维度上,生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赛道,因为它是建立在“最低的时间成本、最便利的交付过程、最好的服务体验”基础上的便宜。对生鲜新零售,我们有三个判断:1.不会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百花齐放在用户的决策中,时间=金钱,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场景下换算关系不同。基于这个原因,所有业态包括前置仓、社区拼团、超市、卖场都会有自己存在的空间。2.短期内全国不会一家独大,而是诸侯割据原因在于生鲜有非常重的线下场景,非常重的线下交付需求,全国性的公司在两到三年内是非常难出现的,短中期一定会是诸侯割据的状态。3.长期持续的增长与规模极其重要,出现主流之争我们认为生鲜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是有一到两个主流业态,它们具有这个能力去整合相邻的业态,所以长期来看,在生鲜这个赛道中,未来最重要的是主流与支流之争。以生鲜为代表,所有新零售的未来都是以“融合”和“混战”作为直观的体现,所以,从未来的结果来看,会爆发两场战争:第一场战争,规模之争,就是钱包份额之争。企业要切到更多的城市、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场景、更高的频次,本质上是在消费者的钱包里拿到更多的支出。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不到三万元,14亿人口对应38万亿的社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房子、教育这些必要支出刨掉之后的实物消费。所以在这个层面中,零售在本质上就是你能切到大家钱包里面多少的份额。第二场战争,产业深度之争,就是利润之争。有一个通俗的讲法是“吃甘蔗理论”,就是说一百块的销售当中,跟你有实际关系的是多少?这其中既包括对供应链的控制,也包括对物流履约的控制,还包括自有品牌的控制。零售巨头自有商品的比例都非常高,Costco的自有商品贡献了将近27%的销售额,7-11自有商品贡献了将近26%的销售额,自有产品的比例,其实就体现了你对纵向产业的控制。所以我们认为,整个零售最终其实是主流和支流之争,既是横向市场份额之争,也是纵向产业链价值之争,最终是横乘纵权重的乘积。

国美零售2018年GMV达1326亿

2019-04-01 17:28 3908
①江小白公司与江津酒厂陷入商标争夺战。江小白通过官方微信号做出回应:自2011年起,我司在中国已注册百余件“江小白”商标,依法可继续使用,所有江小白产品均可正常销售,暂时无效商标仅为我司名下注册的10325554号商标。②淘宝电商内容事业部总经理闻仲宣布,2018年,淘宝直播成交额超过千亿人民币,进店转化率超65%,日直播场次超6万,引入20个电视台IP。81位主播年入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用户观看时长超过30分钟。③上周五,上交所公布了科创板最新一批获受理企业名单,有着“非洲手机之王”称号的传音控股在列。招股书显示,传音控股背后有网易、竺洲展飞、麦星致远、鸿泰投资等众多资本方的支持。④H&M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实现净销售额 510 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 10%。截至2月底,H&M 集团于全球 71 个市场开设超过 4900 家门店,并在 47 个市场开设网上商店,在中国内地共有超过 460 家门店。⑤国美零售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国美零售GMV为1326亿元,综合毛利率16.8%。此外,国美大力发展的社交电商美店,2018年全年GMV同比增长368%;服务GMV同比增长51%;智能产品GMV同比增长89%。⑥微信支付携手万达商管、丙晟科技宣布,全国283家万达广场同步上线“微信无感支付”停车服务。此次“微信无感支付”停车服务的上线应用,为全国万达的消费者带来了“入场不用领卡、离场无需扫码”的无感支付体验。⑦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等在内的多家充电服务商近日发布通知,表示自4月1日0时起,小桔充电将无法启动其设备充电。⑧易流发布全新产品体系:智能追货、主动安全和冷链智控三大产品系列。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人车货仓等多场景下的用户价值提升。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共识,继续为双方经贸磋商创造良好氛围,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25%关税。暂停加征关税措施的截止时间将另行通知。⑩58集团CEO姚劲波表示,已于美国上市的58同城不考虑回到科创板。但对于58集团投资孵化的企业,比如58到家、快狗打车、土巴兔等,“我们非常鼓励这些企业积极把握科创板的机会。”

盒马菜市开业 生鲜电商扎堆“菜场”生意

2019-04-01 17:25 5179
随着生鲜电商竞争持续升级,前置仓模式逐渐成为了生鲜电商的新热点,以盒马鲜生、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为代表,都纷纷瞄准了社区“菜场”生意。日前,盒马新业态“盒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广场开业。资料显示,盒马菜市是以面销为核心的菜场形式电商,位置选择在城市的社区和郊区;跟盒马标准门店不同的是,其蔬果产品都以散装形式出售,也不带有餐饮区。盒马鲜生方面表示,菜场会比标准店更小、更灵活,且专注于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食材,更亲民。目前,下一家店暂时还未定具体位置。无独有偶,美团买菜也有新动作。继今年1月在上海启动测试后,美团买菜近日启动了北京市场的测试,在天通苑、北苑两个居民区分别开通了便民服务站,将为服务站周边1.5公里之内的社区居民提供“手机买菜”的服务。对于为何选择上海北京这两个城市作为测试点,美团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比较密集、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传统的早市、菜市场等模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需求,而“互联网+”的模式则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事实上,尽管外卖已经解决了白领一族部分需求,但下班之后想自己做顿像样的晚餐却是有些“奢侈”的愿望,因为家门口的菜店往往到傍晚已经没什么新鲜的菜可选。尤其伴随着路边小菜店和农贸市场的升级,市民购买生鲜的价格水涨船高,网上生鲜的性价比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不过,生鲜市场的规模一直都极具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生鲜市场每年都以6%的速度增长,2018年生鲜市场的交易规模逼近2万亿元。尤其“买菜”这个环节,可能是目前电商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一方面,相比较水果,购买蔬菜是一件高频的事情,并且是刚需,可拓展的市场空间更大。另一方面,在存储和进货方面,蔬菜也要相比较水果更为方便一些,成本相对较低,毛利也会随之更高一些。实际上,瞄准社区“菜场”生意的也不止盒马和美团,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生鲜电商新秀也不容小觑。资料显示,叮咚买菜创立于2017年4月,前身是叮咚小区,叮咚买菜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城批采购+社区前置仓的模式,自建物流配送;同时叮咚买菜主打“0元起送,29分钟送达”的服务,没有起送费也是其平台优势。根据天眼查相关数据,“叮咚买菜”于2018年5月、7月、9月、10月、12月,连续完成了5轮融资。朴朴超市则成立于2016年,此前已经获得过高榕资本的投资,朴朴超市的模式也是“前置仓+纯线上运营”的路线,单个前置仓覆盖1.5公里半径,由朴朴超市自己运营配送。3月27日,朴朴超市宣布完成5500万美元B1轮融资。但总体来看,社区生鲜电商要改变人们长期养成的传统买菜习惯,仍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并且盒马鲜生、美团、每日优鲜等巨头也开始跟进前置仓模式,社区“菜场”生意争夺战或将急剧升温。

滴滴租车业务升级,争抢共享汽车市场份额

2019-04-01 17:21 3630
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近日正式宣布,将原汽车运营中心、分时租赁事业部、新零售FT整合并升级为小桔租车业务,任命小桔车服副总经理杨峻为小桔租车业务总经理。同时,滴滴出行AP内也会上线小菊租车,在原有分时租赁业务的基础上,扩展短租服务,原滴滴共享汽车也随之升级并更名为小桔租车。滴滴共享汽车近来动作连连,正在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该公司今年以来已经先后在杭州、宁波、西安、淄博和泉州上线了共享汽车业务。而其此次推出的短租业务正是落地在杭州,其他城市的断则业务之后也将逐步上线。显然,租车业务已经逐步成为了小桔车服的主要发展方向。该公司总经理陈汀表示,小桔租车的推出意味着租车板块将成为小桔车服的发展主线,聚焦主业,通过连接赋能外部合作伙伴,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成为极致效率的长短租一站式开放平台。实际上,小桔租车抢占市场份额的底气也正在于其诸多的外部合作伙伴,滴滴已经先后与多家传统车企达成合作协议。该公司2月7日宣布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奇瑞、众泰新能源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共同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一个月后,滴滴又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新能源汽车运营、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滴滴与众多传统车企的合作,能够使其获得更符合自身需要且价格更加低廉的车辆,这是该公司在与其他对手竞争时的优势。不过小桔租车的扩张之路仍存在着不少拦路虎,首先便是共享汽车行业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长安汽车日前发布公告称,其已经与苏宁、一汽、腾讯、东风、阿里等9家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该公司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公司,之后将推出网约车、长短租、分时租赁等业务。原有的共享汽车巨头之一GoFun出行同样在3月宣布,奇瑞新能源及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建立合作,以成为第一家合法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自动驾驶平台,实现其“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的计划。其次,停车位较少也是小桔租车发展的痛点之一。用户使用小桔租车的共享汽车必须在指定停车点才能使用,而该公司停车点较少,其在西安的停车点截至3月12日也仅有50个左右。一旦用户遇到停车点被占满的情形,其将不得不开到更远的网店还车。显然,这将对用户体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来,小桔租车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突围而出,还需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以此提高用户粘性,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获得足够的优势。

沃尔玛等零售商“飙车” 为何推自有品牌?

2019-04-01 17:19 2817
最新的行业数据显示,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和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商以比美国其他知名品牌快近四倍的速度提升自有产品的销售。这其中,加快推广自有品牌步伐最快的当属沃尔玛,在上个月刚宣布推出自有品牌MoDRN、主打在线家具之后,彭博社消息称沃尔玛正计划推出一款专门针对儿童用户的自有品牌平板电脑。同时,美国其他几家大型零售商在最近发布业绩报告时,也透露了更多如何在从牛奶到内衣等产品中打造自有品牌的细节。迪克体育用品公司(Dick s Sporting Goods) 和科尔报货(Kohls)都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计划今年扩大或增加新的自有品牌产品线。著名家居用品购物网站Bed Bath&Beyond最近不仅推出了首个自有品牌家居品牌,还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再推出6条产品线。欧洲遥遥领先 美国迎头赶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沃尔玛开始不断增加自有品牌的新产品,包括其酿酒师精选的葡萄酒以及高档床垫和床上用品品牌Allswell。在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本月举行的消费者零售与技术大会上,沃尔玛首席财务长雷特·比格斯 (Brett Biggs) 说,在食品杂货领域,自有品牌在美国的渗透率可能比他此前想象的要高。美国连锁超市克罗格(Kroger)的相关人员表示,该公司去年在超市上架了1022件自有品牌商品。尽管这家杂货商的整体业绩令华尔街失望,但其自有品牌的表现却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从润唇膏到爆米花,其“Simple Truth”系列产品的销量增长了15%。克罗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德尼·麦克马伦(Rodney McMullen)表示,克罗格扩张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利润比销售传统知名品牌的利润要高。”在过去的几年里,塔吉特成为如何快速成功地推出新的自有品牌的典范。塔吉特一向以其独家服装系列和自有品牌杂货而闻名,该公司在两年内推出了20个自有品牌,产品类别包括电子产品、婴儿用品以及最近推出的内衣。在这些自有品牌的支持下,塔吉特的门店在上个季度的客流量增长了4.5%。塔吉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赖恩·康奈尔(Brian Cornell)表示,该公司自有品牌(包括Archer Farms food、smart staples和Opalhouse home decor)的受欢迎程度,是该连锁店避开整体零售业低迷的主要原因。塔吉特2018年同比销售额增长5%,为2005年以来的最大年度增幅。康奈尔表示:“这肯定是我们市场份额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自有品牌中最成功的是好市多(Costco)旗下的柯克兰(Kirkland),其产品从花生酱到宠物食品无所不有。巴菲特表示,1992年成立的柯克兰去年的销售额约为390亿美元,超过其投资的卡夫亨氏旗下所有品牌的总和。根据美国信用卡消费公司PerfectPrice的调研报告,好市多人均消费额136美元,并且25%的消费人群客单价在100-200美元之间,远远超过沃尔玛。据悉,一旦好市多的高管认定某一品牌没法在好市多以最优最低的价格出售时,他们就会立即着手找供应商生产一个同类的Kirkland自有产品,代替前者。推动自有品牌繁荣的亚马逊就更不用说了。根据TJI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亚马逊的品牌组合已从2017年底的86个自有品牌增至137个。亚马逊基本用品(Amazon Basics)品牌出现在瑜伽垫、行李箱和机油等各种商品上,熊妈妈(Mama Bear)的尿布、铆钉家具和Wag宠物食品也在其数十个其他品牌之列。尽管最近增长迅速,但迄今为止,美国的自有品牌产品吸引的消费者数量仍低于欧洲。数据显示,欧洲发达国家零售系统的自有品牌占比约在50%左右,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自有品牌占比在30%左右。在自有品牌方面业绩非凡的德国折扣商店阿尔迪(Aldi)和历徳(Lidl)改变了欧洲的零售业,而今随着他们在美国的开疆拓土,无疑对美国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威胁。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本土零售巨头加快自有品牌的发展力度,也是对这种威胁的一种应对。适应本国国情 日本独树一帜由于行业集中度、与自有品牌相关品类的产业成熟度等原因,日本零售业的自由品牌占有率并没有欧美国家那么高,但也非常成功。以众所周知的7-11为例,其所售产品60%以上是自有品牌。7-11采用联合开发的模式,研发负责人跟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合作方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发挥协同效应,保证质量也节省成本,这样提升了商品的毛利,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效应。日本最大的家居连锁店尼达利(NITORI),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它的产品,就连世界知名的家居品牌宜家在日本也不是尼达利的对手。在经营方面,尼达利连续3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日均销售额达到了300万日元。在尼达利自有品牌的商业模式中,重要的一点是会留10%的空间给对手。所以尼达利自有品牌的商品率是90%,而不是100%。这不是因为它做不到,而是因为它要用第三方的品牌来测试市场的反应。年度客流量达3亿人、2018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折扣店堂吉诃德,其核心竞争策略就是低价原则。虽然堂吉诃德的成功不单纯依靠自有品牌,但自有品牌为其贡献了大约16%的毛利。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无印良品了。从最初只是日本大型零售集团西武百货下的自有品牌变成如今独立、有着自己强大影响的公司,无印良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理念——本着更便宜、利润率更高的原则,带着“有道理的便宜”的经营理念,无印良品实现了“便宜”和“高质量”的平衡。从最初的生活用品、食品到现在的家电、衣服、甚至酒店,无印良品通过其自有品牌切入消费者大脑的不再是传统营销学意义上的产品品类——想买运动鞋就自然会想到到耐克,想买咖啡就自然会想到星巴克。无印良品社长今井正明曾说:“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试图用市场营销去吸引消费者,因为只有‘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才会去追逐品牌。”已成行业趋势 且看药效如何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8年最后三个月,美国商店所谓的自有品牌食品和饮料、化妆品及其它消费品的销量增长了4.3%。相比之下,前20大品牌的销售额仅微幅增长1.2%。自有品牌的日益流行,会动摇人们对老牌品牌价值的旧有确定性吗?从零售商来说,开发自有品牌有很多好处:除了能够在供应商面前腰板更硬以外,自有品牌的产品可以省下了很多中间环节、广告成本等等,价格也可以更便宜,利润率更高。越来越受欢迎的廉价替代品削弱了传统消费企业提价的能力——当投入成本上升时,这是一个特别的问题。罗德尼·麦克马伦表示,当竞争对手提价时,“他们最终会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我们自己的品牌”。说到底,自有品牌的杀手锏是低价,但是低价也不意味着只要比市场均价便宜,就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如今的消费者不只在意价格,也很重视品质,甚至个性化特色。零售研究分析师杰西卡·拉米雷斯表示,现在零售商面临的风险是即使他们推出太多的自有品牌产品,也无法填补市场空白。她指出,梅西百货和彭尼百货两家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产品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不好,而是他们没有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快消品营销公司Acosta 2018年曾发布过“为什么品牌重要”的报告,报告指出,零售商自有品牌每年贡献约1350亿美元,占快消品市场的18%。但多数消费者还是比较相信全国性品牌的产品质量,他们认为那些专注在一个领域的制造商比较专业。尤其是美国人,欧睿研究分析师鲍勃·霍勒(Bob Hoyler)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心脏有关。回溯几代人,家庭对特定品牌的偏好真的很强。”“你必须提供更好的东西,”欧洲冷冻食品制造商Nomad Foods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说,“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在某个阶段,问题就会出现:你为什么需要品牌?”行业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大品牌的生产商将需要自己进行投资,以停止向零售商进一步让出地盘。科尔尼咨询公司(Kearney)首席合伙人格雷格·波特尔(Greg Portell)认为,“需要让消费者有理由关心你的品牌和产品。”电子商务分析平台Profitero战略与洞察高级副总裁基思·安德森认为,虽然消费者愿意购买自有品牌的产品,但前提是这些产品的价值更高,他们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当零售商难以实现增长或利润率承受巨大压力时,自有品牌可以从现有需求中获得更多利润率。但这不能作为一种长期的战略来保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但仍然可以看到的是,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零售渠道变化的一个趋势,品牌商跟零售商会从相互博弈,变化到相互融合。也许,未来很难分清楚谁是绝对的零售商,谁是绝对的品牌商。

摩拜单车涨价:亏损45亿 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2019-04-01 17:16 2872
近日,摩拜发布计费规则变更公告,4月8日起,用车费用由起步价和时长费两部分组成:起步价1.00元,骑行超出15分钟,收取每15分钟0.50元的时长费。该计费规则仅在北京地区实行。这应该是摩拜近一年来为数不多的动作了。自2015年创立之初,摩拜一直加速布局共享经济版图,进行了多轮融资。D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500亿元。然而,在高融资、高估值的背后,其自身的盈利模式一直备受诟病。加之摩拜单车成本过高,疯狂的扩张,使烧钱大战一直持续未止。之前共享单车企业频频爆雷,2018年整个行业也进入寒冬期,与摩拜并驾齐驱的ofo亦走下神坛。彼时,摩拜迎来一个逆转契机。2018年4月,美团以37亿美元收购了摩拜单车,但看一年以来的表现,摩拜似乎并没有倚靠美团这座资本大山翻身。据美团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但同期摩拜亦亏损45.5亿元。可以说,摩拜单车见证了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跌宕起伏。那么,其涨价后是否可以挽留住现有用户?摩拜未来将何去何从?辉煌时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车轮转到12个国家的200座城市2014年11月的一个晚上,在北京国贸的一个咖啡馆里,当时还是汽车记者的胡玮炜把一个汽车设计师介绍给易车网和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李斌提出:“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单车呢?用手机扫描开锁那种,随时都能借,随处可以停。”在场的几位设计师都不看好李斌的想法。于是,李斌便转向了胡玮炜:“不如你去干吧。”就这样,2015年1月,胡玮炜创立了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李斌想做“四年都不用修的自行车”,胡玮炜便找来了“开云汽车”的创始人王超,同年5月,王超带来了摩拜的设计。此后,设计智能锁的杨众杰也加入了摩拜团队。智能锁无疑是摩拜得以快速实现推广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不仅使公共自行车告别了有桩时代,还解决了单车定位和精准计费等共享单车运营模式中的痛点。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投入运营,9月1日正式进入北京。此后,摩拜开启了近乎疯狂的融资之旅。2017年1月,摩拜CEO王晓峰曾表示,未来将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截至2018年1月,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摩拜融资12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在此过程中,摩拜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共享经济版图,将摩拜单车推至广州、深圳、成都、天津等城市。彼时的摩拜更注重产品的研发,越来越便捷、轻骑的产品问世,使摩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此后,摩拜将触角伸向海外。2017年11月,摩拜单车宣布在德国柏林投入运营,而后,摩拜共进入12个国家的200座城市,投放了超过7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每天提供超过3000万次骑行服务,掀起了一阵“橙色风暴”。2018年5月,胡玮炜成功入选《福布斯》“25位亚洲新锐女性榜”。烧钱的商业模式:补贴玩法步步升级,摩拜陷亏损泥潭摩拜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少不了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推波助澜”。早在2016年10月,腾讯便作为战略投资者参投了摩拜C+轮融资。此后,在2017年1月初,其又领投了摩拜D轮融资,并在2017年6月再次领投摩拜E轮6亿美元融资。此外,腾讯还给摩拜带来了巨大的流量。2017年1月,摩拜单车成为了微信小程序的第一批合作方。同年3月29日,摩拜单车宣布正式接入微信。短短一个月后,摩拜单车便交出了一份“成绩单”,自2017年3月底全面接入微信以来,其月活跃用户量环比增速超过200%,近半数新增用户来自微信端。然而,在摩拜疯狂扩张、积累用户的过程中,其烧钱补贴现象也一直未停过。彼时,李斌直言,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倒贴钱”。业内人士根据摩拜单车生产成本、运维成本、损耗折旧等测算,每车每天均单在5单以上才能盈利。但“卖身”美团前,摩拜的日订单已不足1000万单,按其投放量900万辆计算,平均每天每车一单,距离盈利还相差甚远。此外,为了迅速获取市场份额,摩拜单车在营销战略上也是丝毫没有懈怠。“红包车”、“彩蛋车”、“宝箱车”、“免费月卡”轮番上阵,烧钱补贴玩法步步升级,可谓“挥金如土”。蓝鲸TMT记者曾报道称,在被美团收购前,摩拜的资金已经出现了问题,欠供应商10亿元,挪用了用户60亿押金也没能解决问题,在大股东腾讯出手相助后仍有超过10亿美元的债务无法还清。事实上,今年以来,摩拜的经营已出现了不小的波动。1月23日,摩拜全面接入美团App,并改名为美团单车。此后,外媒报道称,摩拜正在关闭所有国际业务,将重点放在中国国内市场……至此,摩拜单车正于共享经济市场中渐渐褪色。谁才是它的诺亚方舟对于此次涨价的原因,蓝鲸TMT记者试图联系摩拜公关,但未得到回应,而摩拜客服则告诉记者,为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持续推动精细化运营,平台在近期将针对北京地区单车计费规则进行合理化调整。至于未来是否会在其他城市同步推进,对方表示暂时未定。其实,并非只有摩拜单车用车费涨价,此前,小蓝单车也对其平台用车费做出了相同的调整。若再将时间线延长,这也并非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次调价。起初,摩拜和ofo最初价格为每30分钟/0.5元,随着诸多其他车型的推出,包括小蓝单车在内的共享单车将价格调整至每30分钟/1元。对于摩拜与小蓝单车的涨价行为,多名北京市民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共享单车是一种刚需,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次涨价不会对他们使用单车产生影响;但目前在共享单车市场,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在远距离的行程中,用户会选择更加经济的单车。截至发稿前,ofo和哈啰出行尚未跟进涨价。目前,ofo用车费率为1元/小时,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算;哈啰单车车费固定1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也收取1元。多名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共享单车行业一直未能达到盈利的目标,共享单车涨价只是时间问题。实际上,随着共享单车平台的飞速增加,不少平台在2017年便遭遇了生存危机,卡拉单车、悟空单车、3Vbike、酷骑单车接连爆雷。同年11月,自恃“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发布公开信,承认企业遭遇严重资金问题并无力运营。共享单车企业的接连退场,让舆论的聚光灯瞬间集中到了该行业的两大巨头——摩拜与ofo身上。自2017下半年开始,两大巨头合并的传闻从未间断。尽管王晓峰和戴威都屡次公开表示“没有任何合并可能”,但投资人、舆论还是在期待共享单车界巨头的“强强联合”,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更是从此前“不存在合并的可能性”改口“合并才能盈利”。可是,这样的期许始终没能得到实现。2018年,共享单车市场步入寒冬,整个共享行业陷入退押金难困境。摩拜和ofo首当其冲,因为押金问题受到大量质疑。曾经在共享单车风口之时,两家企业的车轮战打到了海外,然而,如今它们无一例外都撤退了。这正中了胡玮炜那句话——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还得还回去。现在的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ofo背靠阿里,小蓝单车将单车业务转给滴滴出行托管……如今,共享单车似乎越来越退化为互联网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非独立的平台和产品。但资本巨鳄的加持以及行业未来如何转向,还需拭目以待。

大件快递切分小票零担 市场将如何变化

2019-04-01 17:13 2945
当前的大件快递市场十分火热,各快递企业正集中布局,唯怕错过发展契机。未来大件快递的发展,可能改变行业市场格局。1)快递、快运企业都在搞大件快递,其实目的都是寻求主业增速放缓后的相邻业务扩张;2)大件快递将会切走与小票零担重合的重量段市场,推动快递市场份额增长,改变行业市场格局;3)大件快递的重量段在大量玩家进入后,可能会达成100kg的行业统一标准,以后综合性物流企业将优化重量段重合快递、零担产品,只区分时效和重量段产品,形成简单、完整的市场覆盖。小票零担市场体系现状1.1小票零担市场概况小票零担是从零担货运板块中按重量段切分出来的细分市场,行业内普遍以500公斤作为小票零担的重量上限。根据市场上小票零担的货运量及平均运输单价估算,小票零担市场的规模几乎与快递市场相当,约5000亿的市场空间。从玩家群体角度看,目前小票零担市场的竞争者,主要集中于区域网和全网零担两类企业,专线玩家基本都转战大票零担市场。实际上,区域网和全网零担两类企业在小票业务上存在差异性,并不是直接竞争的关系。区域网专注短途业务,主要面对区域专业市场和经销商,且价格压得很低;全网零担的多分拨模式并不具备强力的成本价格优势,因此只能凭借网络覆盖优点取得长线业务的货量,短途零担业务量相比区域网并不大。1.2小票零担市场产品体系小票零担相较于大票零担和整车运输,其单价和利润空间都更高,因此一直是零担快运企业竞争的热点领域。从产品服务角度看,只有全网企业做具体的产品细分体系,而区域网和专线都把精力集中在增加货量上,并没有做产品方面的规划。小票零担这块细分市场中,企业的产品主要围绕时效和公斤段两个维度进行设计和推广;同时,部分企业为了竞争区域短线市场,还会从运输距离维度推出区域性产品。除此之外,为了形成更完整的标准化产品服务体系,零担产品往往会附加保价,签回单、代收货款、派送等多项选加产品服务项。1.3小票零担产品公斤段定位近两年,为了打差异化竞争,在500公斤这个默认标准之下,企业都在做具体的产品细化,推出了不同公斤段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起网的零担快运企业,都喜好以精准的公斤段来定位产品,提供相应的差异化价格与服务。反观几家传统零担快运企业,其小票零担产品只是明确控制到500公斤以下,虽然内部可能会监控货量重量段划分,但没有具体化的市场产品。除了公斤段的划分之外,多数企业还会存在一个相应的小票零担时效产品,主要以「次日达」「隔日达」等时效词汇来命名,也是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具体表现。价格上,小票零担产品按照全网和区域网的不同可分为四个级别,其中全网型内部又可分为三个等级。大件快递市场体系2.1大件快递的普遍定义与想象空间大件快递,从词面上看,突出一个大字,是普通快递在单件重量和体积上的扩展。从底层操作看,大件快递是相较于传统快递小包裹和小票零担的一个叫法,是运用快递的运营模式及计费方式收取更高公斤段、原属于零担货物的产品,用快递的服务来做大件的货物,属于传统快递的延伸。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从小票零担市场中再细分出来的快递细分业务区间。从行业反应看,通过部分企业的大力推广,大件快递成为了众多快递、快运企业十分重视的业务板块。不仅传统快递企业担心错过市场发展的契机,还有零担企业也害怕失去小票零担市场的业务空间。从市场容量看,随着大件电商的持续推动,大件快递的市场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家居、家电类产品仍是大件快递的主要目标货物,电商平台也成为大件快递主要的货源渠道。2.2大件快递玩家从行业角度看,大件快递的实质就是将部分小票零担货物进行快递化操作,在产品化服务和计费方式上给消费者一个不同的体验。因此,大件快递的叫法也最先出于从零担转型快递的企业。起初,大件快递算是玩家寻求差异化产品定位的一项尝试,如优速快递和德邦快递,后来安能、百世、韵达等企业也陆续跟进。实际上,目前大件物流的主要玩家并非全网的快递、快运企业,而是家居、家电的垂直物流企业。虽然垂直物流借助自有资源的优势,抢占了绝大多数的货源,但是垂直物流并没有将该业务进行独立产品化。随着电商在家居、家电行业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大件快递的需求增量越来越大,这就为独立的第三方快递企业提供了抢占货源的机会,电商平台成为了快递企业获取大件快递货源的主要渠道。从产品化角度看,全网快递的玩家正在完善大件快递的标准化产品体系,主流的大件快递玩家还是全网快递企业。2.3大件快递的产品体系与计价模式由于大件快递是近两年才火热起来的细分市场业务,因此,当前行业内真正以大件快递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并不多,主要有德邦快递、优速快递何速尔快递三家。从这三家快递公司的大件产品来看,其覆盖的公斤段各有不同,但都以3公斤为起点,并将30公斤作为一个分水岭进行产品划分。其中,优速快递的330产品单件限重3—30kg;由于其推广一票多件,导致其单票限重高达300kg。速尔快递的快递产品主要定位于3—100kg,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地区有单件20kg的限重。德邦快递与优速快递、速尔快递相比,其产品体系更规范化,单件/票重量最高限制60kg,同时以30kg为分水岭,划分为「3.60特惠件」和「3.60特重件」两种产品。目前,大件快递仍旧采用快递的计价模式,实行首重+续重的计费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小票零担。普遍3kg首重费用,区域内为8-14元,续费为1-2元,长途首重在19-24元,续重在4-5元。大件快递切分小票零担市场3.1大件快递切分小票零担从产品重量段分布上可看出,大件快递与小票零担存在重合的部分,重合公斤段这块业务,正是大件快递抢夺小票零担的重点市场。目前,大件快递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产品化体系,也没有统一标准的公斤段限制,但有一点比较明确,30kg以内是大件快递必须拿下的市场。对比当前大件快递与小票零担的收费模式及市场价格,整体来看,在长途业务中,约70公斤以下的市场,大件快递具有价格优势。随着大件快递运营模式的逐步成熟,大件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应用普及,玩家团队的扩充,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其覆盖公斤段必然会上涨。参考美国快递企业FedEx和UPS对快递150磅(约68kg)的限重,及目前各企业的产品规划和快递与零担的收费标准来看,下一步,100kg可能会成为大件快递重量上限的一个行业标准。100公斤以下的小票零担市场,将会成为大件快递抢夺的重点。(运联传媒ID:tumedia)3.2大件快递改变市场格局随着大件快递抢占小票零担市场份额的逐步增加,物流行业细分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变化。快递市场份额随着大件市场的扩大将会大幅增加,而小票零担市场随着大件的切分将逐步萎缩,被快递市场超越。行业内部根据重量段及市场规模划分出的三角金字塔模型的市场细分模型,将发生变化,由中部小票零担市场的萎缩而变化成一个细腰的时间漏斗模型。目前,大件快递的发展速度虽快,但其基数小,仍处于初级阶段,抢夺小票零担市场份额的量不多,还不足以威胁到小票零担市场的玩家。但随着大件电商的持续发展,大件快递货量会高速增长,而且目前部分将电商大件划归快运板块的零担玩家,也会将大件物流业务转化为大件快递。届时,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张,大件快递市场规模将极速上升,漏斗模型效应将会凸显。3.3大件快递的未来近两年,快递、快运正处于互相融合的过渡期。快递企业为了提升增量,不断拓宽单票的公斤段范围,从10公斤以下的快递拓宽到小票市场;而快运企业,也从自有的小票产品中再次细分,切分出快递与大件,通过产品吸引更多客户,进军大件市场。随着快递、快运企业把产品线不断拉长,未来产品的公斤段细分将会更加清晰,将来会与FedEx和ups模式类似。虽然可能进行分网运营,但产品管理统一,只分公斤段产品,没有业务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