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美家电的文章
万师傅

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服务去除中间化 服务费可大幅降低

相关问答更多

1、达州家电清洗找选择哪家比较好一些?

1.达州市尊仕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地址:达州通川区白塔路243号2.达州市现代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地址:达县南外新达街255号以上公司都是产品质量在网上或许现实里都是遭到共同好评的,能够参阅下

国美电商平台好用吗?

2022-04-27 15:30 2152
作为零售行业的标杆企业,国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给人留下了电器卖场的印象,但实际上,这种对国美的认知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早在2017年8月,国美电器更名为国美零售,开始全面推进“家·生活”战略。国美的业务重心已从单一的电器品类逐渐转向为各类商品零售和家居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了保证“家和生活”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国美很快开始大刀阔斧的变革和整体布局。在行业内,国美率先提出了“全零售”的概念。通过多年积累的线上平台、线下平台、供应链平台、共享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云平台六大平台优势,围绕线上、门店、家居三大场景,初步构建了“开放共享”的新零售业态。提出“线上平台为主平台,线上/线下双平台(场景轴)+自营/第三方外部供应链(商品轴)”构成“两轴、四轮”的国美动力。与JD.COM、拼多多的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践行了“开放、共享”的理念,帮助国美实现了场景、商品、用户的全链路,“家与生活”需求的全覆盖。线上,国美通过“直播+社区”的模式,打造了真正快乐的在线娱乐平台app。“快感”和“购买”相互赋能的娱乐营销,成为贯穿“全零售”和“家居与生活”的催化剂,快速抓住技术创新的关键变量。经过四年多的转型,国美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革。今天的国美,不再是传统的电器连锁店,也不是简单的国美互联网电商平台,而是紧紧围绕“家与生活”核心赛道,依托35年零售基因的开放的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

黄光裕出狱已被否认 首富到阶下囚的传奇人生

2019-09-29 14:38 4165
  黄光裕出狱传闻已被否认,但仍不影响它成为新闻焦点。  黄光裕是国美的灵魂人物,2008年他一入狱,国美的形势急转直下,收入增长放缓。到今天,规模仅为对手苏宁电器的一半:2013年,其收入为579.8亿元,而苏宁为1054亿元。  此外,它已错过电商的最佳时机,目前基本是废弃状态。去年,国美电商销售额仅50亿元,远远落后苏宁易购的218.9亿元。  若不是2011年,黄光裕主张创办国美网上商城,它的起步或许更晚。  曾经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分析竞争对手时,直抒一口气,仅用了一句话评价国美:它的核心人物——黄光裕还在狱中。若黄光裕真出狱了,国内零售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得而知,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个人经历。  11月25日,上周有消息称黄光裕即将以保外就医的方式出狱,这一传闻导致国美系三家上市公司股价不同程度上涨。随后国美CFO回应:黄光裕提前出狱只是传闻而已。作为曾经的一代枭雄,仅一则传言就能让股市动荡,黄光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黄光裕的传奇还远不只此,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下他的人生曲线。  1969年,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家道中落,年少时期的穷窘让他很早就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常与兄长黄俊钦靠拾破烂、捡垃圾以补家用。80年代初期,十几岁的黄光裕就与他人一起走私家电。由于环境所限,黄光裕初中肄业,16岁随其兄黄俊钦北上谋生计。  1986年,黄光裕跟黄俊钦在北京的珠市口盘下一个名叫“国美”的门面,开始出售进口电器。1987年“国美电器店”正式挂牌。其时进口电器销售为卖方市场,不少商家正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黄氏兄弟却反其道而行,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劣质产品和假货才登广告,很多商家也认为滞销商品才需要广告。后来有人想用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1992年,珠市口的国美电器城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黄光裕将名字五花八门的门店都统一名称“国美电器”,集中打响品牌,开始走向连锁经营之路,1993年黄氏兄弟分家,黄光裕在年仅24岁时就分得“国美”品牌和几十万现金。  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之后迅速增长至在全国88个城市,2004年底,国美电器遍布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区主要城市,拥有30个多个分公司。黄光裕凭借国美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采取向供货商延长付款周期、长期大量占用往来资金的操作,缔造强势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高速扩张。  国美在90年代之后渐入佳境,黄光裕开始实践潮商李嘉诚所说的“商者无域”,开始了多个领域的尝试,业务拓展到金融借贷、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通过一系列的扩张和并购,国美收购了包括永乐电器、库巴购物网在内的多家公司,依靠国美在线布局互联网渠道。  国美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2004年,黄光裕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以借壳方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  在国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同年,黄氏兄弟同上胡润百富榜,黄光裕资产突破百亿元,在2004、2005、2008年三度问鼎大陆首富。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亦排名第一。  2006年,国美收购陈晓创立的永乐电器,陈晓亦出任国美电器总裁一职,黄光裕夫妇的被拘使得陈晓临危受命,出任国美董事局代主席。但之后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争不断升级,这场控制权之争在2010年11月落下帷幕,黄光裕一方与陈晓一方达成和解,六个月后陈晓“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  黄光裕和陈晓关于国美的控制权之争得到解决,黄光裕重新夺回对国美的实际控制权,都离不开他的妻子杜鹃。在黄光裕身陷囹圄之后,杜鹃因涉嫌经济犯罪,也接受调查。陈晓掌握了国美控制权并一度凭借外资的支持,占据上风。被判处缓刑的杜鹃通过与外方投资人交流,帮助黄光裕夺回控制权,为黄陈达成妥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来源:行行出状元

转载:三大白色家电巨头走进工业4.0

2019-09-02 15:40 4029
  1980年,美的生产出第一台电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1984年,海尔砸掉了76台冰箱,抓起产品质量;  1993年,格力研制出的节能型分体机“空调王”,是当时世界上制冷效果最好的的空调器。  空调、冰箱、洗衣机被归为白色家电。这三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企业主攻白色家电,历经20余年的市场红利,在2000多家家电企业混战中存活下来。格力在空调赛道一骑绝尘,自1995年后的销量连续拔得头筹;美的两条腿走路,白色家电和消费电器都有不错的成绩;海尔的海外布局相当扎实。  2019年,下一个浪潮的竞逐上演。围绕AI、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正在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变革。  美的和格力都选择了更重的投入,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进军机器人行业;格力也开始布局芯片研发,和日本机器人公司合作等方式进入制造业上游。海尔则是更注重创新模式,无论是从2014年纵深改革“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还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定制化路线,都更加聚焦高端方向。  新的变革浪潮滚滚而来,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时代叙事下,传统家电企业的改造注定需要更多的投入,前路更难、更重。  启蒙:智能家居兴起,互联网企业入局  2014年被称为智能家居元年。  年初,谷歌收购NEST Labs,这家企业曾推出过智能温控器与智能烟感器;同年6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授权通过MFi认证的产品接入其系统。  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众多传统家电企业如临大敌。同样是2014年,仅4岁的小米估值达450亿美元,几乎是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家电厂商A股市值的总和。  互联网企业带着强劲的创新势能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家电厂商在冲击之下,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此时,意识到危机来临的方洪波,正带领美的展开一轮新的转型。他迅速推动美的与互联网界强者展开了一系列的强强联合。京东、小米、阿里都成了美的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领域涵盖产品、智能交互、硬件、软件等各个层面。  光借助外力是不够的。方洪波觉察到,“互联网也只是基础设施,最终结果还是要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因此,技术成为了美的押注最重的投资。  在方洪波大笔押注技术之前,其竞争对手格力在空调技术已经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这一年,董明珠为格力制定了两大发展战略:一是智能家居;二是建立垂直产业链。董小姐自2012年接任董事长后,加速扩建格力的研发队伍,技术领域也从家电向外扩充。从2013年设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开始,格力新设立了九个研究院,领域横跨新能源、通信技术、物联网、装备动力等多个领域。从此格力走向多元化的探索之路。  在格力和美的的模式越来越重的同时,海尔反而在“变轻”。张瑞敏试图利用模式创新变革国内制造业。2014年是海尔推进电器网器(智能家电)化的第一年。这年4月3日,《时代周刊》推出专题报道《张瑞敏:海尔的力量》,称海尔力图改造“中国制造”的含义。这一年,张瑞敏的改革初见成效,海尔智能家电、U+home收入近30亿元,实现十倍速增长。  探索:智能家居不是单一产品,而是生态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900亿元,未来两年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平均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3亿元。《Statista》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4.9%。智能家居的普及,还要仰赖技术的成熟度。  2019年,人机互动和物联网逐步成熟,智能家居成为新老公司竞逐的热点。  从眼前的智能家居来看,概念到落地,有两大要素,一是设备联网,二是交互。设备联网依托于5G、Wi-Fi、蓝牙等技术。交互则更为复杂。且把交互分为三层,最前端是与消费者相连接的部分,是联网的家居设备;然后是感知层,涉及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使设备听懂人话的技术;再下面则是云计算,提供联网与数据存储处理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这个链条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云计算是巨头腾讯、案例、华为等巨头企业的战场,主攻视觉识别的商汤科技,以及主打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已经在这块战场上有发挥之地。  在智能家居这个棋盘上,做空调的未必懂电视,懂电视的未必懂锁具,不可能有一家制造厂商能够吃遍所有行业,因此需要各个企业将棋子落在一个精准的位置上。  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产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难题在于如何实现跨品牌产品之间的互通互联。  格力手机便是在这样的期待下诞生: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连接和控制智能家电产品。在世界的另一端,亚马逊的AI新品类——智能音箱Echo在2014年已经面世。智能音箱Echo成为了智能家居的新入口,并开启了日后的“百箱大战”。虽说手机APP是目前智能终端的两大入口之一,但是错过了手机的入场时机,用户并没有为董小姐买单。  2016年,董小姐加重了在智能交互、智能连接、智能云平台方面的技术研发,将格力产品接入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格力以智能家居为切入点,加大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探索家用消费类电子、通信及工控芯片的发展方向,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此时,张瑞敏领导的网络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中。海尔通过智能化的触点和有温度的交互触点形成价值交互,从而获取生态圈社群用户。由此,传统家电升级为智能化触点,链接终端用户。2017年U+智慧家庭云平台上加入的智能设备超过2000万台,实现了200+的智慧家庭场景定制。  美的也在逐步构建系统化的服务能力。2017年,美的发布了自主研发的Wi-Fi安全芯片、智能网关、智能门锁等新产品和新技术之后,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整体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品牌,其服务范围已经从芯片,延伸到云端,最终再落回终端。  智能家居的概念,无法直接落地到某一个具体产品,更像是一个互通互联的体系。传统家电企业的角色类似于多个点与线,通过交叉连接,和各类企业合作,交织起这个体系。在这其间,家电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即便是能够搭建起互通互联的技术,难免还是会在其他合作层面遇到障碍。  在网络化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的同时,家电企业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落棋点走向纵深,这才是其更具竞争力的地带。  落棋:深入制造业上游,赋能产业  立足于家电企业所在的制造业,其升级转型可以粗略分为工业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方向。即便各家企业在各个方向上都有触及,还是各有所长,美的和格力扎进了自动化,海尔则是走向了工业物联网。  方洪波踩准了技术,美的得以快速成长。2016年,美的成为“海外收购狂人”——相继完成了对日本家电老牌企业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Servotronix的收购。  尤其是收购库卡,开辟了美的工业化的道路。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集团之一,对欧洲工业化4.0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笔并购,使美的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  这一年,格力以智能家居为切入点,加大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探索家用消费类电子、通信及工控芯片的发展方向,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此外,董明珠在格力首届海外经销商大会期间曾表明过深耕机器人产业的决心:“格力未来的发展就是机器人生产,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  其实,格力从2013年还开拓了智能装备制造领域,起初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所需,提升自动化生产的水平。2015年,格力成立了智能转备子公司,开启了从传统制造转向高端专业制造的道路。  在智能装备板块,截止2018年,格力累计申请专利1886项,已授权393项,公司已经开发了6大系列52个型号机器人,应用在家电、家具、3C电子、化工等行业,格力设有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机器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六家专业化智能装备公司,已经有超过百种规格产品。  海尔的转型路线与其他两家不同,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模式的创新。海尔从“人单合一”的组织创新中,延伸出用户思维反哺制造,利用用户需求来做定制化产品,COSMOPlat平台也由此诞生。  COSMOPlat平台的核心是大规模定制化管理,通过微信等线上交互方式,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目前,海尔正在将其COSMOPlat平台的视线从工业领域向社会化产业领域拓展,进入了更广泛的产业互联网领域。  迄今为止,COSMOPlat已复制到包括陶瓷、电子、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12个行业,覆盖了11个区域和20个国家,有3.5万个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式转型。  总体来看,传统白电企业在产业上的优势相当明显,并且都做到了及时升级转型,只要坚持在主营业务上有充足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其市场地位还是比较稳定。在面临入局者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下,传统企业需要提高产业效率,不断夯实产品竞争壁垒。产业链上游才是传统企业棋子落下的地方。  一家巨头企业在迈向基业长青的路途中,极有可能因种种原因踩空了下一个步伐。在看到大方向之余,企业还需保持警醒,精进原有优势,触发新的变革。  来源:亿邦动力网

618过后:智能 绿色 小家电成家电消费热词

2019-06-20 14:22 2486
6月20日消息,不管你买没买东西,今年618的盛况,单从朋友圈就能感受到。有人发圈说自己如何机智地买了货,还有人感慨618就是另一个双11整整剁了一天手……京东和天猫纷纷称,这是自己有史以来投入最多的一次618。阿里巴巴6月19日凌晨发布战报统计表示,作为史上投入资源最多的一次天猫618,优惠力度和成果直追天猫双11。光明网也曾介绍称,今年京东的618是公司史上参与优惠力度最大、覆盖人群最多、玩法最多元的一次,也是年初成立的京东生活服务事业群参与的首个618。总而言之,今年的618堪称史上最强。19日凌晨,618酣战收官,正式画上了句号,各大平台纷纷晒出战绩。天猫“618”启动1小时,成交量超去年10小时,过百品牌成交额超过去年“双11”;京东方面,截至6月19日0时,“618十六周年店庆”累计下单金额2015亿元;苏宁公布数据显示,618期间苏宁易购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今年拼多多也首次公布了数据,6月1至18日的订单超11亿笔,GMV同比涨超300%。618战报,除了显示增长的业绩,以及各企业的战果之外,其实还透露了一些信息,那就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家电市场的“热词”。虽说电商购物节提前“预支”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但从侧面来说,大规模的购物会令销售数据更加突出,也能让消费趋势更明显。今年618就把这一趋势指向了——智能、绿色、小家电。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购物偏向趋向于“绿色”、“智能”,而绿色家电和智能小家电成为了家庭消费首选。数据显示,北京苏宁618期间一二级能效节能空调销售占比超过90%。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北京苏宁的销售情况只是一个缩影。苏宁悟空榜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许多小家电的销售额实现了同比增长超过300%以上的成绩。其中,智能马桶盖销售额同比增长586.43%,高端蒸箱的表现最为抢眼,实现了销售额同比暴增1035%的成绩。如果你觉得苏宁的数据太过片面,那么可以看看其他平台的情况。京东作为618的主场,一直都最有说服力。6月1日至18日,京东家电销售的3000元以上扫地机器人、擦窗机等除尘类产品,成交额同比超200%;2000元以上高端美发护发类产品,成交额同比增幅达到220%;除菌烘干、大容量超快洗功能的家用洗碗机也备受追捧,成交额同比增长了5倍。天猫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天猫指出从消费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智能犯懒”,尚在618冲刺阶段的6月16日,智能安防品类及智能家居品类就增速强劲,首小时增速分别超过1500%和110%,其中扫地机器人、指纹锁、便携榨汁机等“不动手”产品均销量破万台,其中90后占比超过4成。6月16日第一小时,垃圾处理器3分钟超过去年全天,果蔬清洗机首小时同比增长近900%,扫地机器人一小时卖出3.5万台。京东、苏宁、天猫的销售数据更多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拼多多在此次618则有将近7成的订单来自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虽然购物人群不同,但在智能、小家电这几个热词上的趋势,依旧很清晰。拼多多数据显示,美的空调、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与苹果系列都大受三四线消费者欢迎。“绿色”、“智能”、“小家电”会成为热词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很多地区和零售商响应政府号召,掀起“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热潮,促进了“绿色”、“节能”等家电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90后逐渐走上消费舞台,他们的消费观与父辈、祖辈大不相同。唯品会近日联合南都大数据院发布了《中国社会信任消费报告》(以下称《报告》),聚焦90后社会新人,研究他们的财务及消费观。《报告》中称,90后“在外火葬场,在家精致馆”,他们热衷小家电,喜欢活成科技生活家的样子。简单来说就是用科技改变生活,例如前文提及的“智能犯懒”,做饭用蒸箱、洗碗用洗碗机、扫地用扫地机器人,彻底解放双手。《报告》还指出,90后偏爱购买厨具、小家电等高精尖的智能产品,尤其偏爱过火。唯品会数据显示,在其平台美的、苏泊尔和小熊电器占据前三大品牌。所以,“绿色”、“智能”、“小家电”这一消费趋势,其实不只是618年中大促的一次偶然体现,而是90后消费群体具备购买实力后的体现。毕竟在他们看来,精致的生活不是蓬头垢面家里凌乱不堪,也不是擦地洗衣刷碗累到腰酸,而是一边喝咖啡一边刷剧,碗筷放进洗碗机,地板已经被扫地机器人墩好了。来源: 中国家电网

奥克斯“大义”失荆州

2019-06-13 13:35 2484
董明珠火了,奥克斯也火了。早在三个月前,董明珠在演讲中对奥克斯的激烈言辞就充满了火药味:“现在是奥克斯天天在我这儿挖人,怕我们追究改名换姓,我们是在斗争中成长,因为我觉得斗争是快乐的。”三个月后,这个火药桶终于被点燃了。6月10日,董明珠举着格力和正义的大旗高调实名举报了奥克斯,其原因大致是:有消费者向格力反馈竞争奥克斯空调的质量存在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董明珠这哪里是在为奥克斯空调的消费者着想,明明是“618”快来了,又到了收割的时机,这无疑是个怼人的好季节,也是个被怼的好季节,大家都心照不宣。在怼友商这件事情上,董明珠的强悍作风业界有目共睹,也曾创下了无数辉煌战绩:拳打黄光裕、脚踢张近东、手撕美的两代掌门人何享健与方洪波、跨界“追杀”雷军......纵观整个商界,若真要以怼人功力论长短,恐怕只有巅峰时期的周鸿祎能跟董明珠不相伯仲,其他人都难望其项背。就有网友说了,为了格力大旗不倒,董明珠这么多年不惜背上无数嘲讽为代价,也算是拼了。并附上一首打油诗为证:半生戎马事,一把辛酸泪,都言董姐强,谁解其中味?其实,商圈类似于这样的“战争”并不少见,隔空放枪、喊话、背后使坏于是便成了最基本的招数。虽然每一次都能引来无数吃瓜群众的嘲讽,但是又无一列外的,都能为那些亲自冲锋陷阵的“掌门人”,在这个并不缺乏斗争的江湖里赢得更多话语权。就像《笑傲江湖》里说的那样:派别之争,满口道理,其实最终只不过是一场权力游戏。不过,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不同派别喊出的不同口号也有高下之分。格力所喊出的口号就已经够冠冕堂皇了,却没想到奥克斯的回应更耐人寻味:格力恶意引导舆论,本质引发不正当竞争;格力举报的背后,皆因奥克斯发展优势明显。既打压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又彰显了自身的优势,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这是所有互怼企业之间的惯用套路,所以上面这两条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第三条。“从民族制造业层面考虑,格力发起进攻的时机不当。奥克斯呼吁,中美贸易战下,民族品牌应携手一致对外。格力直接向本土企业开战,于民族大义不顾,于国家大义不顾。”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可仔细一琢磨感觉怪怪的:人家说你产品质量有问题,你却说人家不顾国家、民族大义。简直就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换句话讲,按照奥克斯的说法格力向其开战就是不爱国。将商业竞争笼罩一顶民族主义的帽子,有时虽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更多的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会觉得反感,效果恰恰会适得其反。奥克斯回应之后的短短半天时间里,网上舆论就炸开了锅,以一边倒的趋势纷纷吐槽奥克斯的做法缺乏智慧,太傻、太笨。“说产品就说产品吧,干嘛非得摆出民族主义站台,这么做不等于不打自招么?”;“前言不搭后语,看来真的是产品出了问题,明天就去吧奥克斯空调退了!”诸如此类的负面评论随处可见,还有更激烈的言论就不一一列举了。奥克斯做出有失水准的回应,并非出于巧合。在传统行业面临公关危机时,手忙脚乱之下做出雷人回应早已是常态,茅台深陷塑化剂风波时甚至展现出了远超奥克斯的反向公关能力。企业文化,通常都与创始人的行事风格息息相关。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普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且大多出身草根,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时代陷阱约束着企业家的成长,也为传统行业思维理念的进步套上了枷锁。以至于在商业竞争中,无论是大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小到公关回应,常常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单说危机公关,本来可能大事化小甚至转危为机的一件事,怎么有些企业就屡屡出差错呢。套上五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摇旗呐喊着自认为正确的口号,将商业与政治混为一体,难道是在618面前兴奋的乱了阵脚开始乱弹琴?郑坚江196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初中读完便辍了学,一路摸爬滚打换过无数赛道,才创下了奥克斯。靠着一股子敢打敢拼的英雄气,奥克斯壮大至此,有了一片不错的立足之地。何以料得竟在一场商业互怼中,失了水准遭人白眼呢。看来,公司发展不但要看规模,还得有相匹配的政治觉悟,才不至于在大事上乱了方寸。这方面,大多数人都应该多向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学习。尽管华为一直是所有人公认的“国字”第一号民营科技企业,也有膨胀的理由。但任正非在前不久的采访中依旧表现得很谦卑和极具智慧:不应该觉得买了华为就是爱国,买苹果就是不爱国。任正非这篇采访三观很正,得到外界公认的好评。把商业和政治区分开,把华为与爱国区分开,商业就是商业,不应该搞民族主义。就算没有任正非的觉悟,海底捞、滴滴、Uber等公司在回应商业事件的过程中,不矫情、不造作,也是值得借鉴的榜样。海底捞在几年前曾是媒体重点“照顾”对象,有很多记者不惜卧底其中上演现实版“无间道”,最夸张的一次,法制晚报记者暗访、蹲点两个月,终于在北京海底捞劲松店后厨发现老鼠。按照常理,餐饮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夸下海口敢说自己店里没有老鼠进出光顾。再说被记者多次重点照顾后,人之常情都会生出抵触情绪,兴许会冒出一句:这不是我一家独有的现象,媒体几经周折才揪出这么一点小事,是不是故意在整我?但这些因素都没有左右到张勇的理智回应:情况属实,我们改。不抵赖、不狡辩,诚恳认错。商业事件回应是门艺术,张勇尽显智慧。事后,大多数网友对海底捞之前出现的种种差错都表示包容、理解,愿意再次为海底捞这样的态度再次买单。假如当时张勇回应这么一句:海底捞为祖国的餐饮事业建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事要不你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估计等待海底捞的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当年,滴滴与Uber打得头破血流时,程维除了咬牙苦苦支撑,到处找寻弹药外,由始至终都没有呼吁出行行业和所有参与大战的各方主角,拳头一致对外保护民族企业。一向以激进著称的今日头条在面对内涵段子被关闭时,张一鸣至少在态度上表现得很诚恳,而不是说在为祖国的互联网建设添过砖、加过瓦,就请监管部门放内涵段子一马。商业上的角逐,最好的办法是交给市场竞争,交给消费者监督,而不是动不动就给自己戴上一顶华丽的帽子。这样做,只会是哗众取宠,得不偿失。来源: 银杏财经

国美董事长黄光裕:欲将部分地产业务装进“中关村”

2019-05-21 14:17 3541
  “董事长和CEO分离的日子不远了。”国美电器集团董事长黄光裕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作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富之一,黄光裕20多年的个人商业史堪称一个奇迹。但黄光裕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看完一本完整的书。已进入网上购物、并准备进入电视购物领域的他为国美制定的目标是:1200亿元销售额和4%的利润率。  新CEO到位的时间不会太长  记者:在我的印象中,两三年前您几乎不怎么在公开场合露面,但从2005年开始你在媒体以及公众中露面的次数明显增加,请问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国美董事长 黄光裕  黄光裕:没有很特别的原因,国美现在是上市公司,我必须要给公众、投资者更多的信息。刚开始我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是有选择的,但很多人都关心国美的发展,也是为满足媒体的需求,我接受记者采访的次数不知不觉就多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我们也必须要这样做。目前我还是身兼董事长和CEO,如果哪一天两者分开,我不做CEO了,或许我接受记者采访的次数会减少。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寻找CEO?新CEO何时能上任?  黄光裕:我希望董事长和CEO能够分开,一直都在寻找这样的人选,跟一些人也接触过,但找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正在努力,应该说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记者:你心目中的国美CEO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和素质?  黄光裕:最主要的是他必须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很了解,通晓国际规模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内涵。另外他应该对国美有个全盘的严谨、细致的规划。我可能会让他在企业里面先做一段时间,然后把他正式推到前台。  记者:在个性方面你有无要求,比如为人处事方面,你更倾向选取哪种风格?  黄光裕: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规划,对未来的远景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要能集思广益,把大家调动起来。作为CEO性格不是最重要的,能否融入企业,能否接受挑战,能否把企业、员工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融入同一个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把德才兼备的人留下来  记者:我们知道在这些年国美中高层有一些流失,在这些离开的人中有多少人你感觉是比较惋惜的?如果他们想重新返回国美,你会接受吗?  黄光裕:任何企业都会有流动,各个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也有不同,企业会去追求这种稳定,同时又希望能吸收到新鲜的血液,这也是企业发展必须的。这些年国美有很多人走,很多人走了又想回来,回来后不适应又走。我想这是企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问题。至于离开的人会否再让他回来,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企业每天都在发展,他走后是否有提高,回来后是否能跟上企业的变化,而且当时是什么原因走,这都是考量的因素。  企业把人一个人培养到他能做事,先不谈是否惋惜,他动心思要离开对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损失,但是回过头想,他不能适应企业,对企业也是一种伤害,对个人来讲也不是好事。一个企业不是为某个人设计的,他必须要适应这个集体,适合这个企业的文化。人要是不在状态里,对企业没有什么好处。  不管怎么说,德才兼备的人我们都会留下来。我们认为优秀的人,我们会主动去“挖”。  欲将部分地产业务装进“中关村”  记者:最近鹏泰投资成为中关村第二大股东,请问此次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黄光裕:这个投资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加强地产业务的发展,基于其远景的考虑。但现在还在关注这个事情,国家还没批,要以最后的批准为准。目前只是一个参股的公司,不是控股。  记者:“中关村”的模式是否跟当年的中国鹏润模式类似?  黄光裕:中国鹏润是想作为国美零售业务的主体来进行运营的,中关村仅仅是鹏润地产业务的一部分。  记者:在你的商业王国中,零售业、房地产、金融的销售额各占多大比率?  黄光裕:我们只有家电零售和地产两个板块,金融只是一个必要的平台,是为促进这两块业务发展的一个补充。国美的目标是在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元,房地产我们有远景规划,但还在调整,目前还没办法公布。我只能告诉你,大概的项目比率是,70%是住宅,20%是写字楼,10%是商用房。

国美东北大区经理辛克侠:情深意重 张弛有法

2019-05-20 11:54 3963
  他做过基层,也做过高管。他从常务副总又做到大区总经理,因工作变动,他回到出生地青岛,当工作需要的时候,他又从家中走出来,再次走上"江湖"。在母亲走的时候,在妻子分娩的时候,一面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面是作为男人的事业,这时,他选择了事业,拼搏进取换来了他今天侃侃而谈的资本,但也让他愧对亲人。今天,他拥有了这份来自公众的认知,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成就了这样一个坦诚、历练、沉稳、充满血性而又不失温存的人,他就是原黑天鹅常务副总,现任国美集团东北大区经理--辛克侠。  主持人:辛总接触电器行业有多久了?国美东北大区经理 辛克侠  辛克侠:做家电足有11年了,刚开始是在海尔,然后是黑天鹅,后来就到了现在的国美,从制造、零售到流通。  主持人:通过您这11年的经历,和我们说说您是怎么看待家电这个行业的吧?  辛克侠:家电行业太辛苦,太累了。而我们的家电行业又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缺乏比较完善的东西,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和残酷,而且变化很快。  主持人:辛总,从海尔到黑天鹅最后到国美,从家电行业一路走来,您感觉黑龙江、青岛、沈阳这三地有什么区别吗?  辛克侠:区别是一定的。第一,是中国的地域性消费结构导致的差别,青岛和东三省关键的区别是消费意识和购买力。再者,东北的市场大,市场潜力更大,市场大主要是指东北地区目前电器户均拥有率比青岛、华南、华东地区要低,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去改变东北人的一些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和导向,这是服务和观念的空缺。第二,东北地区的人才储备少,人才大多东南飞了,而青岛是家电基地,出了一大批的人才。  主持人:那辛总是什么时间走入国美的?又为什么选择国美呢?  辛克侠:黑天鹅与国美整合之后,到现在还不到3年的时间,在整合期间,与国美的黄总裁进行了一次面谈,是黄总裁的战略眼光、管理思路和运筹帷幄的个人魅力和豁达的胸怀吸引了我,经深入了解和接触,同时认识到国美是全国电器连锁的一个龙头企业,在行业里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非常的优秀。还有一点就是国美能够容纳各类人才,并能给各类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国美对于人才的渴求和职业规划、培训等都能有一整套成形的计划。  主持人:您怎么看国美内部的经营与管理?  辛克侠:我在海尔待了七、八年,从海尔的基层做到总经理,不容忽视,海尔是制造业的领头羊,但是我发现,国美的内部管理不亚于海尔,文化、制度、创新能力、产品的长远规划等等都很优秀。国美才21年,你不能用百年的企业去和一个21年的企业相比较。国美这20多年来承受着各种困难和争议走过来的真的很不容易的,现在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发展力的中国电器零售行业的领头羊,而且为电器行业创造、探索出一个新的标准和模式,改造了电器行业的原有业态,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发展。家电行业也是最出人才的地方,国美与国际接轨,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用国际管理模式,秉承世界的理念,这就是国美。
标签:国美家电

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没增持国美股份 坦然接受投资者

2019-05-20 11:51 2796
  记者:自八月以来,在中国企业界备受关注的事件应该是“国美事件”了。大家从商制、法制、管理甚至道德的各个层面来进行这个事件的热议。公众认为,无论这个事件的结果如何,“国美事件”都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标志性事件。今天我们请到国美一方的当事人陈晓先生。  记者:陈总您想过9月28号股东大会的结果吗?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 陈晓  陈晓:这个实际上很简单,要不是这样,要不是那样。只有两种结果,没有第三种结果,很简单。所以我们会坦然地去接受投资者最后的选择。当然,对投资者的选择实际上我们本身已经很了解了,特别是机构的投资者,他们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支持管理层。  对 9·28 股东大会很乐观  陈晓:当然我们也不希望说,绝大部分的投资者的意愿被一些另外的因素怂恿,这样的话,应该是个市场的悲哀。  记者:你对“9·28”的结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陈晓:我是很乐观。  记者:到9月28号还有一个星期, 国美还会增发吗?  陈晓:关于增发这个问题,现在也是一个热点话题。所谓的董事会通过增发会什么稀释大股东股权,实际上这个国美从黄光裕被捕入狱开始到今天,已经有差不多22个月了吧,那个大股东方面提出所谓增发的这个概念,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生过。  黄光裕大股东地位未变  陈晓:也就是说,大股东的股权从他(黄光裕)入狱到今天为止,实际上还保持着30%。以上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没有任何的变化。所以我就很难这个理解,关于这个增发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一些什么原因造成这个话题被放大到很大的一个程程度。那么对增发来讲,实际上我们公司在香港上市已经有七年了。关于一般授权实际上是每年多一点。特别是在今年的周年股东大会上5月11号,我们又得到了股东大会的这个授权。那么从公司的一个治理角度也好,从一个董事会的一个工作职责也好,那么他接受了股东大会这个一般授权以后,理论上他就不应该自动放弃。  国美董事会还有增发授权  陈晓:那这样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到今天为止,这个授权还在。当然,在9月28号的股东大会以后,这个授权会不会有变化,那么应该到9月28号以后就自然会清晰了。  我没有对增发做准备  记者:但是陈总,就是对于增发的传闻还是很多,包括这个有市场人士说,你可能前一段时间在忙于增发,包括找到上海的一家民营企业参与我们的增发。我们想知道一下这个具体的,就是你为这个事情做了哪些的准备?  陈晓:我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记者:这就是说,我们9月28号之前不会增发了?  陈晓:关于会不会增发这个话,实际上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讲是没法儿对外讲的。理论上,我们要有任何增发的话,一定会通过市场规则来做。也就是说,我们不会说不通过市场规则,突然间就出现这种事情,本身这是不合规则的事情,我们都不会做。  有机构支持增发实已违背常规  记者:除了增发,还有增发授权的问题。就是现在我们有三家这个股东投票顾问机构出具报告。这三家他们都是支持我们现在国美的现任管理团队的,但是有两家是反对这个增发授权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晓:实际上我们看,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说的是香港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的这个项(增发)授权上,专业管理机构给予这个支持的建议。那么我们这次也不例外。应该说,理论上来讲,所有的小股东,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反对增发。我们看到所有公司的大股东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这个支持增发。当然我们这个公司目前情况很特殊,是吧。所以从三家机构来讲,其中有一家机构是支持增发的,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常规。  陈晓:常规情况下,所有的专业技术机构在这一项的议题上,它的意见永远是反对的。所以今天国美已经改变了它们的这些常规。  记者:你刚才说这个机构投资者对就是支持国美管理层这个观点一致。那他们机构投资者对于增发授权这一块是什么观点呢?  陈晓:关于增发授权,实际上在通常的股东大会上,小股东总是投反对票,但这次我感觉很意外,很多机构投资者投的是赞成票。  机构投资者多支持增发  陈晓:我相信投赞成票的比重在机构投资者里面会很高很高。  记者:就是你现在还是反对取消增发授权这一项的,是吗?  陈晓:不是我本人,我相信所有的市场人士(都反对取消增发授权)。因为这是一个常规性的话题,今天被人故意的,或者说有,有意识的放大了。这是一个很正常,很一般的话题。那么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在今天对国美来讲,这个话题变成他们的敏感。  记者:你刚刚路演回来,你能给我介绍一下这次路演的情况吗?  陈晓:路演呢,也是我们每年两次要做的一个和投资者的交流、沟通。那么我们通常一般在半年报和年报的这样一个过程之中会和投资者去交流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目前的一些经营状况的一些仔细的解读,这次也不例外。当然了,这次由于我们这个公司的这个特别股东大会这个事件的特殊性,这个话题呢,投资者也相当的关注。  记者:那我们这次主要去了哪些地方?  陈晓:我们还是按常规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包括欧洲。  记者:我们主要见了哪些投资机构?  陈晓:见了我们主要的投资者。  记者:像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还有富达基金这些我们都见过吗?  陈晓:这是我们的一些主要股东,我们都见过。  记者:我们都见过。你们主要就哪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呢?  陈晓:很遗憾,我因为还是个上市公司呢,所以和每家投资者具体谈哪些方面,很多细节我们也没法儿和你这个正面来回答。应该说我们主要就公司的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前公司的现状,包括周年股东大会的话题,都进行了交流。  所有机构投资者都支持管理层  记者:在9月9号陈总你路演结束之后,国美的发言人然后告诉我们记者说,持有国美股权42%的机构投资者支持国美的现任管理层。我想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出来的?  陈晓:实际上这个我们所接触到的投资者,那么对9月28号特别股东大会的这个态度是很明确的,很一致的。  那么我们得到的信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几乎无一例外的表明了会支持公司管理层这样一个态度。当然,具体的投票要到9月28号才能完成。那么投票的结果才能够去验证这些数据是不是这样的。  机构投资者支持比例超42%  记者:嗯,但是有的人认为就是说,我们(国美)发布这个42%的这个数据,然后可能不是不客观的,片面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晓:我相信这个数字9月28号就能够揭晓了,相信这个数字应该会,嗯,更大。  记者:更大?  陈晓:嗯。  记者:就是说我们国美电器的前50大机构投资者都是支持这次我们国美现任管理层的。  陈晓:我们接触过的所有投资者,无一例外的表示了这样一个态度。  记者:那我们这次路演,就是说,这个50大机构投资者我们都见过是吗?  陈晓:我们基本上都见到了。  记者:那还有像除了投资机构,我们现在说到大散,就是向香港投资人郑健明这样,他持股超过2%的这种我们有进行过交流吗?  陈晓:这个关于周年股东大会的,这个特别股东大会的投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本身是一个让所有投资者去表达自己意愿的一个场合。那么我们的股东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大大小小股东有十几万,从数量上来讲有十几万大小不等的股东。当然,我们在想象,这十几万的股东,假如说他要表现出一个统一的意志来,那么也就是说这十几万的人,他要去参加投票,或者说他要把他的意志从投票上面来体现,这要完全统一这种思想和投票的这种结果,相信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去左右它。所以说这个投票的结果一定是一个很客观的,|让所有投资者可以去表达意见的一个,一个机会。当然我们最近也注意到市场上的很多传言,说有人想操纵这个投票结果,通过一些方式来用买票的方式来把他的意志体现出来。那这样的话,我感觉,当然这里面有没有一些法律风险啊,什么道德风险啊,我们感觉这个应该还有待与我们的监管机构去判断,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去看,假如说有十万个投资者表达了他的意愿,最后被一小部分投资者用他那些所谓的方式来否认了,或者否定了这大部分投资者的意愿的话,他们我相信这个结果对所有投资者来讲,是很难接受的。  未与奇怪的股东做交流  记者:嗯,我刚才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对于像这个持股2%这样的大散,我们是不是也会和他进行具体的交流?  陈晓:假如他是我们公司的一个这个长线的投资者的话,他们当然公司应该去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最近的几个交易日之中,交易量特别巨大,有个别的人在最近在持股。那么我们就很难明白他现在要大量的这种持股,短期的这种持股行为,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是不是公司真正的长线的投资者,或者说还是说通过这样一个市场机会,获取利润,还是说他有另外的动机,那我们就很难明白了。我们和我们的一些长线投资者都做了充分的交流。  陈晓:像最近市场上冒出来的这些奇怪的股东,那当然我们很难有机会和他去交流了。  陈晓没有增持国美股份  记者:市场上还有传言说是,无论是陈总你这一方,还是黄光裕家族那一方,可能都会从二级市场上增持股票。  陈晓:我本人没有增持。  记者:那陈总,你有一致行动人来增持股票吗?  陈晓:我目前没有。  记者:就是像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这些投资机构,现在是一级市场是一个减持的状态。像摩根大通,它在2009年的年报披露是8.05%,现在只到了6.01%。它做出减持这种,这种举动,是不是因为,大家不看好国美的未来?  陈晓:我相信,假如说这个,因为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所有机构投资者观点是一致的。  记者:都是什么?  陈晓:都是支持管理层,这个观点是一致的。那么假如说这个(是)他们的统一的观点,最后在投票的过程里面结果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若陈晓败 机构投资者可能还会减持  陈晓:那我相信,大部分机构投资者还会进一步减持,因为他可能已经违背他的意愿了。  已无必要再和机构投资者交流  记者:接下来的一周你还会和机构(投资者)进,继续进行交流吗?  陈晓: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我感觉。  陈晓:股东他的投票,他的意愿是独立的,不应该有任何人去影响他,特别是管理层,我们也不会对这些投资者说做什么承诺,你投我们的票我们要怎么样。我感觉这不是应该做的事情,所有的投资者应该完全独立的去评判,去投票。  我与黄光裕家族无矛盾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与黄光裕先生这个矛盾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的?  陈晓:我,包括我们的管理团队,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和黄家,黄氏家族,我们有什么矛盾。矛盾的来源在另外一个层面。  记者:什么层面?  陈晓:另外一个侧面,可能是他们认为,公司董事会“不听话”,不能按照他的意志做事,他们不满意。而这点我们就很难去在所有的问题上满足他。因为有些问题满足大股东,意味着对整个公司利益的伤害,或者说对其他小股东利益的伤害。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去听从大股东的意见。我们要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和所有股东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说,我们有矛盾。我认为这些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  记者:但是如果我们不存在矛盾,怎么会走到现在呢?  陈晓:我们从几个环节去看我们的矛盾焦点,我们不认为矛盾,但是确实变成矛盾了。首先说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问题了,我相信所有明白真相的人都不应该有这个判断。公司从2008年底黄光裕先生被抓以后,实际上马上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过程之中。管理团队也好,我本人也好,包括我们的大量员工都为公司渡过这样一个危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所以说在这种背景下,有人竟然会指责管理层业绩没做好,而这个人又恰恰是制造这次危机的这个本人,或者他的亲属。  危机制造者指责国美业绩无理  陈晓:那显然这种指责毫无根据。他是对我们所有员工的努力的一种否定。  记者:陈总,我记得是,黄光裕家族在这次,就是2008年他被捕事件之后,据说是成立了一个筹资委员会,然后来给国美提供了一定的现金流,是有这个事情吗?  陈晓:那这个事情假如有的话真是很好了。所以我们要去了解他给国美提供了什么现金流?提供了多少现金流?公司管理层又是怎么做的?在公司发生危机的时候,今天的那些人都在哪里?最后国美很幸运走过来了,它存活下来了,它又开始恢复了。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个危机的制造者说管理团队经营业绩有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指责,这个指责能站得住脚吗?这个指责还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真认为是这样,所以我们认为,这第一个矛盾根本就不存在。  踢走大股东是刻意制造的概念  陈晓:就是因为要踢走大股东这个概念,能够让很多媒体大众能够去感知,所创造出来的一个话题。22个月,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把大股东的股权稀释,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增发,为什么今天会很敏感的去提这个问题?他是为了验证他所谓的第二个矛盾:管理层要踢走大股东。好,然后又回来说,那个大股东的权益在董事会得不到体现。董事会有11名董事,除了3名边缘董事以外的其他8名董事,全部由原来的大股东推荐的。没有任何变化,这个人员组成。那怎么会变成说董事会里面没有大股东的代表和没有大股东利益的发言人?我们董事会其中有一个成员是大股东百慕大公司的董事,也是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他当然是他的代表。  记者:我们说到这个董事会没有代言,因以孙一丁先生还有王俊洲先生执行董事,他们都是已经表过,先后表过态,就是要与我们现在的管理层共进退嘛,那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其实是没有代言的?  陈晓:我怎么讲,倒过来讲吧。董事会的董事,是可以推荐,大股东可以推荐,其他的股东也可以推荐,当然在我们之间更多一些大股东推荐的。你不能要求这些董事在所有问题上站在大股东的立场上去发表意见。假如这样的话,那么他就不应该担任董事。董事的职责是对整个公司负责,对所有股东负责,不是对某一股东负责。假如说某一股东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董事会和董事就应该在公司的一个这个总体立场上,在所有股东立场上去发表他的意见,那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假如说这个董事只能为某一股东的利益去做发言的话,那他显然就不应该在董事会了。

国美参战双品网物节 首推家电“节能补贴”

2019-04-23 13:43 2679
4月23日消息,国美“双品网购节”促销活动将于2019年4月28日–5月10日开启。据悉,本次活动,国美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率先在全国启动家电“节能补贴”:购买一级能效标识的家电补贴标准为商品成交价的8%,二级能效的补贴标准为5%,单台最高补贴校额为800元(北京地区执行北京市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补贴范围为8%—13%,单台补贴上限800元),涵盖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厨房电器、卫浴电器、净水器等品类。同时,国美还将开展“以旧换新”活动,预约收旧最高享受400元/台的优惠补贴。国美美店也助力“双品网购节”,多款商品采取“百人团0元购”、“万人团低折扣”的方式,让利消费者。此外,国美在4月30日晚六点开始,对部分门店设立夜市专场,热销商品开启低价“限时购”,如海尔冰箱和洗衣机“买一送一”、美的空调“第二件半价购”等,倡导消费者先比价后下单。国美方面表示,将在全国2122家门店和网上商城同步推动“双品网购节”活动。活动期间,国美继续推广“买贵赔、晚到赔、买假赔”的三赔服务,国美管家也会提供相关售后服务,涉及家电清洗、家电维修、家政清洁等。国美此次除了在一二线城市的国美门店和网上商城开展活动外,也将活动渠道下沉到三至六线市场的县域店与新零售店,以及国美家乐福“店中店”,并利用多个传播渠道实现消费升级。